人才数字资产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舆情报告 > 正文

爱康国宾“误检、漏检”事件舆情复盘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01 21:48:06点击次数:425次字号:T|T

一、事件概述

7月16日,一篇题为《体检10年未做出癌症预警,女律师质疑“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导致其病情延误》的报道引发关注。报道称,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2025年,癌细胞伴随骨转移。该律师质疑爱康国宾多年来实施假体检,存在漏检、误检问题,并向该机构发律师函。

7月30日,爱康国宾举办媒体说明会。针对此前与该律师的体检纠纷,爱康集团资深副总裁宣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此次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传播平台主要包括微博、公众号、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其中,微博作为此事舆情传播的重要平台,相关舆情数量为9.9万余条,占比达37.13%。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5亿次,话题#体检10年未查出癌症女子发声#阅读量近八千万次,#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做出癌症预警#阅读量近五千万次,#爱康集团起诉张女士#阅读量超一千万次。公众号在此事中的传播信息数量次之,发文达8.8万余条,占比为33.00%;视频网站信息数量达7万余条,占比为26.37%。

二、事件脉络

1、发现问题

2013-2023年,张晓玲通过北京律协合作在爱康国宾北京分院体检,报告均显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CEA)指标正常。2023年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但医生解读为“正常范围,无需处理”。

2024年换机构体检发现右肾3.5cm肿瘤,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晚期;2025年2月确诊骨转移晚期。

2、当事人维权

因质疑爱康存在“误检、漏检”,张晓玲于7月4日发出律师函,要求提供十年血液样本数据及检验人员资质证明,但未获有效回应。目前其已向卫健委举报,并计划起诉多家涉事医院。

3、媒体介入

7月14日,张晓玲向媒体投诉,公开质疑爱康国宾漏检。

7月16日,相关报道发出,引发舆论讨论(目前指尖新闻的首发报道已删除)。

4、爱康国宾回应

7月17日,爱康国宾发布声明,承认2023年报告提示“右肾钙化灶”,但强调癌症检测受时间点、方法等限制,已启动第三方论证,承诺“有责必担”。

7月18日,爱康国宾再度回应,称经核查确认不存在对于肾脏检查漏诊或误诊情况,愿意接受第三方鉴定,并为此承担一切责任和法律后果。

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进一步回应该事件。会上,公布2023年体检报告原文,并宣布已起诉张晓玲,法院已立案。该企业CEO张黎刚“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言论引发舆论不满。

5、当事人再回应

7月30日,张晓玲回应“未收到起诉通知”,揭露说明会“10个谎言”,包括未被邀请参会、未公开操作人员资质等,并质疑爱康国宾篡改报告、隐瞒关键影像数据。

三、舆情传播

1、舆情始发期(7月16日)

2025年7月16日下午,“指尖新闻”发表采访文章:《体检10年未作出癌症预警,女律师质疑“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导致其病情延误》。事件开始引发舆论关注。此为舆情始发。

2、舆情高潮期(7月17-18日)

7月17日上午,始发文章被删除。从舆情应对角度分析,此操作可视作“阻断信息传播源”,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舆情传播速度。但从舆情发展态势看,效果并不理想。始发文章得到众多媒体转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也借此事科普:“体检报告这几个字眼或提示癌症”。舆情进入高潮期,微博话题#体检10年未查出癌症女子发声##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做出癌症预警#冲上热搜榜。


7月17日晚,爱康集团发布情况说明。相关话题#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做出癌症预警#登上热搜榜。


3、舆情回落期(7月18日后)

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进一步回应该事件。会后,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的观点在会后引起广泛传播和讨论。相关话题#爱康集团起诉张女士#登上热搜。此时舆情热度出现小高潮,但较前期已明显下降。

四、爱康国宾历史问题

据公开信息,近年来,爱康国宾体检旗下的体检机构多次被投诉存在“体检报告不准确、误诊”“漏诊”“检查敷衍”等现象。

媒体起底,2024年6月,南京孙女士在爱康常州分院体检显示双肾“未见异常”,一个月后确诊晚期肾癌,次年2月离世;2024年3月,武汉某消费者家属投诉称,亲属口腔检查仅提示“牙结石”,五个月后确诊舌癌。

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爱康国宾”关键词的相关投诉达1307条,其中多数投诉指向“体检报告不准确”“误诊漏诊”“检查敷衍”等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爱康国宾旗下北京白云医院、西内门诊部等多次卷入医疗纠纷;上海某门诊部因报告缺项被罚2万元,北京机构因逃税追缴180万元。

讽刺的是,爱康CEO张黎刚2018年曾自曝行业黑幕,如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抽血不检测直接倒掉等。

五、舆论聚焦

体检结果准确性与漏诊争议

张晓玲在爱康国宾连续10年体检,期间报告均显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提示右肾“钙化灶”,但医生解读为“正常范围,无需处理”),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晚期,2025年出现骨转移,质疑其“误诊”“漏诊”。

爱康国宾则强调其2023年体检报告已提示“右肾钙化灶”和“左肾错构瘤可能”,并建议“定期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请专科诊治”,认为不存在漏诊。同时引用论文称肾癌年均增长2.13厘米,试图解释肿瘤从难检出到3.5cm的合理性,但这一说法遭到业内专家反驳。湖南省肿瘤医院专家指出,体检机构若设备达标、医生专业,应能通过超声发现早期病变。此外,有历史案例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爱康体检结果准确性的质疑。

涉事企业的回应问题

爱康国宾在回应中强调,癌症检测受时间点、方法等限制,癌胚抗原(CEA)与肾细胞癌无公认关联性,以医学技术局限性为由,回避“2023年右肾钙化灶提示后未建议进一步检查”的操作疏漏。

7月18日的回应中,其声称“不存在肾脏检查漏诊或误诊”,却未解释“钙化灶为何未提示复查”。在7月30日的媒体说明会上,仅公布了2023年报告原文,未公开此前张晓玲提出的关键影像数据、检验人员资质等证据,被指“选择性公开信息”,并在张晓玲尚未起诉时率先提起诉讼,被舆论解读为“以诉讼压制维权”。

该公司CEO张黎刚“别指望几百元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等言论,将责任归咎于消费者的预期过高,回避企业服务质量问题,也与企业此前“有责必担”的承诺形成反差,加剧舆论对其回应可信度的质疑,引发舆论不满。

涉事人身份的特殊性

张晓玲作为一名执业律师,其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和维权能力,能够很好的通过规范化手段(如发布律师函、向媒体投诉、向卫健委举报等)推动事件发酵。加之其身份具有公众人物的特殊性和代表性,相比普通人更容易调动媒体关注、促使监管介入,使维权行为更加具有公信力和示范性,从而扩大事件影响力,加速舆论扩散;若为普通人,可能因缺乏法律工具和舆论引导能力,事件难以获得同等关注度,从而导致维权失败。

行业监管的法律空白

从法律层面来说,现有法律对体检机构的漏诊误诊责任认定标准以及处罚力度并没有明确的细则规定。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体检机构是否存在漏诊误诊行为难以进行准确的界定和判定。

监管层面,缺乏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惩处机制,体检行业的乱象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治理。爱康国宾多次因报告缺项、逃税等问题被处罚,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这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治,与患者产生的纠纷也难以通过法律手段快速厘清,使得患者和体检机构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此外,2018年爱康CEO自曝行业存在“假体检”等严重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从后续监管跟进情况、行业乱象是否有效遏制的实际情况来看,法律对体检行业违规行为的约束力度明显不足。

监管机构的行业治理

结合爱康国宾多次被投诉、历史问题频发的情况,舆论对监管机构在其中起到的治理效果提出了严重质疑。监管机构对体检机构的日常检查,如人员资质审核、检测流程规范、报告真实性核查等方面,若日常检查能够严格落实,或许能够及时发现体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

目前体检行业“假体检”“漏诊”等问题频发,与监管机构监管不力有着密切关系。缺乏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使得体检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容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尽管2025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专项体检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人员资质审核和报告规范性管理,但未明确对漏诊的行政处罚标准。爱康国宾多次因报告缺项、超范围执业被处罚,处罚力度与实际危害后果不匹配。此外,监管机构对民营体检机构的日常检查多侧重流程合规性,缺乏对诊断准确性的实质性抽查。

商业利益与健康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

爱康以套餐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却以几百元查不出病等说辞淡化早期筛查责任,与大众通过体检早发现疾病的核心健康需求形成对立,其本质上是资本逐利性与生命健康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冲突,暴露出行业“重盈利、轻责任”的潜在倾向。对此,有网民直言,“要这些体检机构有什么用”“以后还是去医院检查了”。

六、风险研判

对涉事企业形象的影响

爱康国宾在回应事件时,部分言论如CEO的不当表述,引发了更大的舆论争议,进一步激化了与公众的矛盾,对品牌形象造成了额外的伤害。这些言论不仅没有平息公众的质疑,反而进一步激化了与公众的矛盾,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了额外的伤害。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责任的基础上的,而爱康国宾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让消费者对其信任度大幅下降,企业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体检行业信任危机

爱康国宾作为体检行业的知名企业,此次事件加上其历史上的“假体检”、大量投诉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整个体检行业的信任危机,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民营体检机构的选择更加谨慎。

消费者在选择体检机构时会更加谨慎,对民营体检机构的信任度降低。这可能导致整个体检行业的业务量下降,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会促使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进行体检,进一步压缩民营体检机构的市场空间。

法律责任风险

若法院最终判定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等过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机构将面临法律制裁,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包括对患者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各项损失进行赔偿。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还会进一步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同行攻击风险

此次事件引发了对整个民营体检行业的质疑。在体检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爱康国宾此次陷入的争议可能成为同行攻击的点,竞争对手可能会借此机会宣传自身优势,如强调自身的设备先进、医生专业、检测流程规范等,以吸引消费者。这可能导致爱康国宾的市场份额被美年健康等竞争对手占据,进一步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七、应对建议

爱康国宾:应直面公众质疑

媒体介入报道前,爱康国宾一直未正面回应此事。报道发出引起舆论关注后,涉事企业才通过公开渠道发布公开声明。事件爆发后其迅速发布声明,承诺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责任鉴定,并强调“若认定有责绝不逃避”,这一姿态在舆论层面虽起到了初步止损的作用,但实际上,多次回应声明内容中并未直接针对张晓玲及舆论关注的对体检结果准确性、漏诊问题以及回应中的不当之处的重点问题予以回应。

对此,安康国宾应正视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可联合组织监督小组,选择双方共同认可的当地权威三甲医院等机构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在后续的回应中,详细说明体检流程、检测方法、报告解读依据等关键信息,用科学、客观的数据和事实消除舆论质疑。

完善行业标准

针对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常规体检“无效”、部分特项筛查无权威认定标准等问题,可由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医学专家,深入研究专项疾病(尤其是癌症相关病症)病理特征,开发对应的科学检测方法与鉴定标准,从学术层面减少漏检风险。

同时,监管机构应督促各体检机构,提高医生准入标准,加强对人员资质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并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从主观层面杜绝漏检风险。

针对设备管理方面,需依据体检项目和服务需求,制定设备配置统一标准,明确各类设备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和更新周期,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检测要求,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常用的体检检测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检测操作流程。建立严格的设备维护和校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校准并留存完整记录,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检测误差,同时便于后续追溯和查询,从客观层面消除漏检风险。

加强监管力度

根据现有法律条款规定,医疗机构仅在违反诊疗规范时承担赔偿责任,而现行体检行业规范中缺乏针对肾癌筛查的具体操作细则,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过失。这种法律空白亟需通过后续强制化实施来填补。

监管部门可以此事为契机,开展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对类似民营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人员资质备案、检查结果异常告知等核心关键点予以重点检查。后续可持续推动管理法规修订及专项司法解释,将体检服务纳入诊疗活动监管范畴,明确规定误检、漏检、异常结果告知、报告解读错误等情形的过失认定标准,避免仅因违反诊疗规范才担责的模糊表述导致司法实践争议。

与此同时,针对明确违反以及多次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需建立梯度惩戒及重点震慑机制,通过刚性约束提升违法成本,包括将其纳入医疗行业信用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医保合作等方式倒逼行业规范经营,使得遏制其侥幸心理,也能借助信用公示与案例震慑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民营体检机构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规范,切实守护社会健康权益。(完)

更多:网络舆情分析师人才评价

更多:网络舆情分析师考培基地


(编辑:网络舆情分析师人才评价)

北京考培基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天创科技大厦

电话01062102099

报名:13520386067


四川考培基地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优博广场

电话:028-87333240


河南考培基地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自然资源大厦

电话:0371-61530113


福建考培基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高新区兴联大厦

电话:18059236369


新疆考培基地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规划馆

电话:18199991222


内蒙古考培基地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金桥电商产业园

电话:15248127535